追忆儿时记忆:那些令人怀念的品牌今何在?

2013-07-06 09:42:26 702 Admin

  童年是那些犯二的岁月,童年是有时想起来会傻傻地笑好久的回忆,童年是我们每个人珍藏一辈子的画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美好事物却在时空隧道里没了踪影,如今让我们一起重拾那些儿时的经典品牌吧!

""
图说:资料图 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陈昊 摄

  一、泊头火柴

  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泊头火柴,大家习惯叫'洋火儿',包装很粗糙,一面印着'泊头',一面印着'安全火柴',经常是一盒火柴还没用完,包装盒上的砂面已经磨平了,划好几次才能划着。而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都改用打火机了,那些曾经在艰苦的岁月带来光明、温暖还有希望的泊头火柴却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是惊人的巧合。1912年,河北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在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后而成立,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2012年,经历了百年沉浮的"泊头火柴"最终走到破产资产处置拍卖的门前。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资产处置拍卖会举行,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将彻底走进历史。整整100年,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泊头火柴"演绎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百年兴衰,更是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时代烙印。

  对于许多70后来说,泊头火柴是小时候带给他和小伙伴们快乐的游戏玩具,以及一个个与火柴有关的谜语。"满屋娃娃,圆圆脑瓜,出门一滑,开朵红花。""身穿白衣袍,头戴小红帽……"然而在生活中没有火柴了,不知道孩子们还能不能猜出这些谜语的谜底。

  二、郁美净:"不做第二个金鸡鞋油!"

""

  一小袋25克装的郁美净儿童霜,曾经是无数家庭必备的护肤产品。提起"郁美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个粉红色背景上可爱的小女孩。30年过去了,"郁美净"这个天津市老字号品牌现状如何呢?

  "过去的30年,郁美净品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值得自豪的是,'郁美净'并没有成为历史,公司最具特点的儿童霜,每年的销量仍是2亿多袋,一直居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位。"

  老员工栗松彪回忆说,他是1969年到的厂子,当时,只是一个小的街道集体企业,整个厂子,就只有一亩二分地。"不过,当时的厂领导有创新意识,经过自主研发,将"鲜奶应用技术"加入到儿童护肤,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1988年,经历了鼎盛时期的发展后,该厂也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个时间里,有很多外资企业找到郁美净,提出合资、合作,都被拒绝了。就这样在郁美净这个"金字招牌"的照耀下,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郁美净"成功突破重围,并一直坚守,直到现在,依旧受到国人的宠爱。而郁美净集团也会以昂扬的斗志,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让中国人都能用上自己国家生产的护肤品。"

  三、小霸王学习机

"90年代的电子学习产品"

  小霸王学习机是小霸王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脑学习工具,在游戏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键盘、鼠标、以及词霸学习卡等配件。在电脑尚不普及的80、90年代,成为孩子的理想玩具,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

  中山市小霸王公司始建于 1987 年,专业从事教育类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曾为我国少年儿童学习普及电脑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健力宝

""

  记得儿时小卖部最高档的和最火爆的饮料的就是健力宝了,打开易拉罐喝下一口,那甜甜地冰凉的快感瞬间击败了好多人,尤其是打饱嗝时鼻子酸酸的感觉更是让人难以忘怀,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这种感觉吧!

  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经过了洛杉矶奥运会的一炮走红之后。1985年,健力宝饮料被评为首届全国最佳运动饮料,接着荣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奖,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料。1986年,赞助中国代表团参加第十届亚运会,成为第六届全运会专用饮料,之后的几乎每次大型运动会,都有健力宝参与的身影。

  25年过去了,运动饮料的概念已经淡化。可乐,果汁,纯净水等各式各样的饮品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品,尽管已经失去当年喝一瓶健力宝的那种奢侈感,但我们不得不感慨,生活的确变了。

  五、大宝

""

  大宝是少有的受几代人喜欢的国有品牌。它价格实惠,成分简单,水油比例也适中,洁肤后涂在脸上感觉很清爽而且很保湿。现在的好多人也许仍然对那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记忆犹新:"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

  "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 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2008年强生以23亿元高价对本土品牌大宝的收购。强生接手大宝后,并不像之前外界传闻的那样将之"雪藏",也没有人们夸大的那样为其带来先进的技术、投入巨额研发。到目前为止,大宝的业绩依旧波澜不惊、市场情况也没有巨大的变化。不过,凭借多年的良好的市场口碑,仍有许多忠实的老用户仍对大宝不离不弃。

  六、解放牌汽车

""

  在中国的道路上,曾经有一种绿皮大卡车驰骋了半个世纪,人们亲切地管它叫"老解放",它代表着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历史记忆。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下了生产线,欢快的喇叭声饱含着民族的骄傲。从此长春一汽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可以说是解放卡车奠定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基石。半个世纪以来,解放牌卡车累计销量超过400万辆,是世界中重型卡车单一品牌的销量冠军。

  然而从1980年开始,上万辆滞销的"解放"排成长龙。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牌卡车,开下了一汽的总装配线,生产了整整30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为了解决产品长期单一的问题,一汽人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历经6年的解放换型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终于打破了"三十年一贯制"的局面,并且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今,从解放牌汽车的变化中可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

  七、红旗

""
超长红旗长10.08米,轴距8米,V8发动机,220马力。张震 摄

  红旗牌轿车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曾经它是中国制造的一个传奇。"红旗"二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在国人心里,它有其他品牌所不能代替的位置。

  红旗轿车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体现了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与苏联政府商定由其全面援助中国建设一个中型卡车制造厂。1958年7月,第一辆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试制成功。这辆轿车通体黑色,庄重、大方,有元首用车气派,寓意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标志。1964年被指定为国家礼宾用车,曾接待过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很多国家的元首。

  近年来由于定位偏差等种种问题,使红旗轿车市场地位逐渐下降。1981年,由于耗油量大、成本高等原因,生产了23年的红旗轿车停产。20世纪90年代,一汽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逐步开发了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新型"小红旗"和豪华风格的"大红旗"等系列产品。2008年一汽轿车将红旗和奔腾并网销售。目前一汽集团已经进入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第四个创业阶段。而据中广网消息,一汽集团已高调举行了"红旗品牌战略发布会",全新红旗高档轿车产品系列首次亮相。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红旗轿车,有望迎来复兴。

  八、大白兔

""

  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大白兔奶糖,独领民族老品牌创新发展的风骚,也是一代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回忆。人们因其香醇的奶味与简单好记名字而记住它,它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而且是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大众宠儿。

  大白兔奶糖1959年开始发售以来深受各地人民欢迎。起始时,由于当时物资短缺,大白兔奶糖凭着"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宣传广告,被视为营养食品,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2004年,大白兔奶糖销售额达6亿元人民币,每年以双位百分比递增,并向外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随着大量国内外的糖果品牌不断涌现,大白兔早已不是消费者心中唯一的糖果选择。中国糖果巧克力市场早已呈现出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和中小企业多阵营竞争的成熟格局,"古来稀"的大白兔奶糖,除了纯正奶味和一如既往的嚼劲,看不出任何绝地反击的手段。

  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认为,大白兔奶糖今天面临着沉沦的危险,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品牌老化,一是没有与时俱进。因此,大白兔重新焕发魅力的办法就是赶紧抛弃自己奶糖的定位,有核心价值的延展。

  九、英雄钢笔

"英雄牌钢笔:伴随一代又一代人书写人生"

  "英雄"笔自诞生之日起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书写着人生,不断留下生活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在铸造"英雄"品牌过程中形成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几代人的成长。人们不会忘记30年前"英雄赶派克"的动人岁月。

  1958年,英雄人以其当时名闻遐迩的"实干创新"的精神掀起了"英雄"赶"派克"的热潮,通过全厂职工的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赶超"派克"的目标,并诞生了"英雄100型"这支拳头产品,畅销几十年,经久不衰。多年来,英雄笔被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认同,产品获得过多次国家银质奖、部优、市优产品称号及连续多届"金桥奖""最满意产品"等称号,"英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逐步成为中国自来水笔的形象代表之一。

  2000年12月,经由国家外经贸委批准,成立了上海英雄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为英雄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注入了活力。在国际市场上,许多世界上制造和营销笔类产品的著名跨国公司已经认可"英雄"品牌的信誉和实力,并在产品设计、贸易加工等各方面展开合作。

  十、永久牌自行车

"60年之变:从自行车王国到全球第一汽车市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永久"是上海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奢侈品,属于"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婚嫁四大件之一,意味着"小康"。上一代人对自行车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永久是他们至今不能忘却的牌子。

  1986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但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地铁、公交、出租车、自驾车更普及,自行车已不是人们代步的唯一工具。"永久"年销量从最高峰的330万辆滑落到40万辆,到2000年跌入谷底,连续三年的亏损让永久面临退市和宣告破产的威胁。2002年,上海本地民营企业--中路集团入主"永久",通过整合产品线、制造线、销售线,年销量又回到100万辆以上。这只是"大病初愈"后的恢复性增长。2005年,车间搬到浦东,占地3万平方米,年设计能力达到400万辆。但问题仍在,"永久"需要回答--城市越来越大,自行车的空间在哪儿?

  2010年4月底的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首次亮相的"永久C"给出了答案。5个型号以路为名,分别为"北山、颐和、五原、柳荫、淡水",年轻、优雅。为此,设计团队拆了100多辆老式自行车,还按照时装设计的色谱重新调漆。很快,"永久C"在开心网转贴80多万次,文艺青年集中地--"豆瓣"网上还有个专门小站,近百份时尚杂志访谈。两周后,首批上架的990辆卖掉428辆。除了追求个性和产品附加值,"永久"还生产橘红色的公共租赁自行车,为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一种选择。

  十一、上海牌手表

"一只上海牌手表:念想和遗憾"
来源:新闻晨报 陈龙 摄

  作为"老三件"之一的上海牌手表,走进21世纪后在市场上重新抢手,透视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上海牌作为老字号至今仍有巨大的含金量,广阔的市场潜力,用于收藏,更用于送人。这种表送人是上等礼品。"上海"两字的品牌含金量,是58年制造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今天,当上海人纷纷到香港去选购世界名牌手表之时,香港人却特意到上海来寻觅上海牌老式手表。在陕西路73号门面不大的祥生贸易信托商店,几乎天天有这样的香港人出入,专门来买上海牌老式旧表,有的一买就是三五只,甚至十几只。他们的选择目标明晰,都要翻看后面有58年生产的字样。据了解,这种1958年生产的上海牌手表,尽管有相当年份,但现在售价依然只有40-50元,而且这种17钻机芯的机械表加上机油,稍事整修,依然走时准确。许多香港赶来的先生、小姐,到上海来觅这种"土特产",用于自己收藏,更用于送人。他们说,用这种表送人,是上等礼品。看中的是"上海"两字的品牌含金量,看中的是58年制造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在祥生贸易信托商店,上海牌手表的交易十分活跃,至于1958年的品种更是经常发生断货。

  十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那些为我们营造了美好童年的动画片大部分出自其手,如:东郭先生、邋遢大王奇遇记、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骄傲的将军、三毛流浪记、半夜鸡叫、大闹天宫、猴子捞月、葫芦兄弟等。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近年,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去年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十三、民族家电:白菊、牡丹、水仙、环宇 、熊猫、 春兰

""

  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生产的洗衣机就诞生在北京白菊电器公司。上世纪90年代,"北有白菊,南有水仙",两朵中国洗衣机行业的奇葩深受消费者喜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家电市场格局的逐渐改变更将北京白菊推上了一条亏损的不归路。

  与白菊命运相同,它的同城姐妹牡丹彩电如今也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1983年时,牡丹就从日本引进了技术领先的生产线并取得了50%以上的惊人市场占有率。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长虹、TCL、康佳等新兴彩电厂家的轮番价格战把牡丹逼出了市场。到了2000年,牡丹彩电已基本停产,2002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将自有设备资产同"牡丹"商标投入到江苏赛博电子有限公司,昔日的国内电视机第一品牌正式下嫁江苏。如今老北京就算去花园路牡丹园牡丹电视机厂,也难以觅到它的影子,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栋被租出去的写字楼。

  1995年,水仙与惠而浦合资成立上海惠而浦水仙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不过与外资联手的日子远没有想象中的好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开始激烈起来,在合资过程中,水仙开始体力不支。在连续4年巨额亏损后,水仙成为中国证券市场10年以来第一只被勒令退市的股票。与此同时,惠而浦在2002年拿出900万美元收购水仙持有的20%合资公司股份,全资拥有合资洗衣机公司。如今水仙家电早已退出一二级市场,并由其他企业贴牌生产。

  与水仙的命运相似,惠尔浦收购雪花冰箱、伊莱克斯收购中意电器、西门子收购扬子冰箱后,众多耳熟能详的民族老家电品牌逐一消失。

  环宇彩电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环宇可称得上是中国彩电品牌最早外销的。"环宇开始将巨额贷款投资到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行业领域,在多元化的扩张中,以环宇为代表的国企一度盲目多元化,也是其中很多老牌家电企业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与环宇相比,熊猫转做手机、上菱转攻电梯、春兰涉足汽车等似乎可以算得上是多元化的"幸存者",并大有要把多元化继续做下去之势。企业在不同时期会根据产业需要对发展做'加减法',春兰多元化的路子也会一直走下去。

(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网)  蔡杰锦 整理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