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企业专利工作起步阶段,企业开始建立相关专利业务,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专利挖掘和专利申请。因此,起步阶段的专利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围绕专利挖掘和专利申请展开,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包括:专利申请工程师,负责研发或产品部门专利案源的挖掘、技术交底书撰写、专利评审、专利复核、专利递交等工作,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熟悉相关技术,具有专利申请经验;专利流程工程师,负责企业专利工作流程、文档、费用管理,要求熟悉专利申请流程、费用及档案管理。
(2)在企业专利工作发展阶段,企业开始延展部分专利分析或风险控制业务。这个阶段企业所需的专利人力资源除专利申请工程师和专利流程工程师外,还需要增加专利分析工程师及专利资产管理工程师。专利分析工程师,负责专利分析或风险控制业务,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熟悉技术,并具有专利分析、侵权判定、规避设计等经验。专利资产管理工程师,负责企业专利资产的系统分类和管理,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非常熟悉企业技术,具有较深厚的专利管理经验。实践中,很多企业的专利资产管理工程师会由专利申请工程师或专利流程管理工程师兼任。
(3)在企业专利成熟阶段,由于企业专利战略已经全面融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中,专利各项业务已经融入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因而企业专利的各项常规业务一般都会涉及,尤其是专利风险控制业务和专利运营业务会得到全面展开。这个阶段企业所需的专利人力资源除前述的各类人才外,可能还增设专利风险控制工程师、专利运营工程师、标准专利工程师等。专利风险控制工程师,负责企业采购、运营、销售、宣传各环节的专利风险控制,要求具有法律及专利背景,熟悉企业各个运营环节,并根据企业专利风险控制的要求制订相关风险控制的机制或制度并推动实施。专利运营工程师,负责企业的专利许可及运营、专利诉讼及谈判、专利纠纷处理等业务的策划及落实,要求具有法律及专利背景,熟悉企业所处产业环境及竞争态势,并具有丰富的诉讼、许可及谈判经验。标准专利工程师,负责企业参与标准组织所涉及的专利事务,如标准制订过程中的专利与标准的融合、标准知识产权政策分析及研究等,要求具有法律及专利背景,熟悉标准、专利知识,了解所处产业竞争环境、竞争态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专利申请是企业最基础的专利工作,没有高质量的专利申请就没有有效的专利保护,也就谈不上对市场的垄断控制。从申请专利的角度看,企业专利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是申请、获得专利权的基础和源泉,专利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科技成果的水平,所以科研人员也是专利工作人才。而研发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权,还需要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研发成果的法律化表达的再创造过程,这就需要既懂技术又熟悉专利制度的专利专业人员,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专利专业人员可称之为专利申请工程师。专利申请工作是必须由科研人员与专利申请工程师紧密合作的工作。